<

魏徵

魏徵
姓氏
名字
世系1
性别
常用名
别名魏玄成、魏郑公、魏文贞
出生地巨鹿郡下曲阳县(今河北省晋州市鼓城村附近)
居住地
配偶
排行其他
出生日期日期不详
是否健在
简介魏氏先祖 · 魏征公传
魏征(公元580年—643年),字玄成,巨鹿郡下曲阳(今河北省晋州市)人。唐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史学家,以直言敢谏而闻名于世,是“贞观之治”最重要的缔造者之一。其谥号为“文贞”,是后世对文臣的极高赞誉。公之一生,是智慧、风骨与忠诚的完美写照,乃我魏氏家族世代景仰之楷模,亦是中华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星辰。
【早岁磨砺,择主而事】
公出身于北朝末年至隋朝的官宦世家,然家道中落,早年生活颇为清贫。他自幼好学,博览群书,胸怀大志。时值隋末天下大乱,群雄并起,公亦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。他曾先后辅佐瓦岗军领袖李密、短暂归唐后又随窦建德,几经辗转,历尽艰辛。这段动荡的经历,不仅磨砺了公的意志,更让他深刻洞察了天下兴亡的规律与民心向背的至理,为其日后辅佐明君、安邦定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【君臣际遇,开启贞观】
唐朝建立后,公最终归于秦王李世民麾下。玄武门之变后,唐太宗李世民即位,不计前嫌,重用魏征,任命其为谏议大夫,后官至宰相。面对这位昔日曾为自己政敌出谋划策的谋士,太宗皇帝问:“你当年为何要离间我们兄弟?”公从容答道:“皇太子若听了我的话,绝不会有今日之祸。”太宗为他的坦诚与胆识所折服,从此开启了一段流传千古的君臣佳话。
在辅佐太宗的十七年间,公以天下为己任,犯颜直谏二百余次。他深知“兼听则明,偏信则暗”的道理,将自己定位为帝王的一面镜子。他曾对太宗言: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”他本人,正是太宗皇帝那面最宝贵、最清晰的“人镜”。无论是太宗欲大兴土木,还是欲逸乐游猎,公皆据理力争,晓以利害,使太宗能够时刻保持清醒,勤于政事,爱惜民力。正是这份毫无保留的忠诚与无畏的勇气,成就了君明臣贤的政治典范,开创了海晏河清、国泰民安的“贞观之治”。
【清正廉洁,德传后世】
公身居高位,却一生简朴,家中甚至没有像样的正堂。他为官清廉,公而忘私,其品德风范,为百官所敬仰。他不仅是治国安邦的能臣,亦是学识渊博的史学家,曾主持编撰《隋书》、《群书治要》等重要典籍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【千古遗风,家族荣光】
贞观十七年(公元643年),魏征病逝。太宗皇帝亲临吊唁,悲恸不已,罢朝五日,并说出了那句掷地有声的传世名言:“夫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朕常保此三镜,以防己过。今魏征殂逝,遂亡一镜矣!”
学校
学历
单位
职位侍中、太子太师等→司空、相州都督(赠)
联系方式
祖爷 (爷爷/奶奶)
父母 父亲:无
母亲:无
儿子
女儿
孙子
孙女
曾孙子
曾孙女
兄弟
姐妹
伯叔
姑姑
侄子
侄女
堂兄弟
堂姐妹

关系图 (魏徵 的家族分支)

正在加载关系图...